1. 老人防跌錦囊 (資料提供: 徐英賢 註冊職業治療師) 2014年7月4日刊
跌倒是老人事故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造成的傷害不但影響長者身、心、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,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。因此,防跌是照顧長者健康的重要功課。
老人跌倒的場所以家中或室內為主,老人跌倒可能有潛在問題包括身體機能退化,(如腳沒力氣、視力模糊);疾病因素(如中風、柏金遜);營養問題;或其他外在因素(如環境、衣著甚至藥物等),皆可能導致跌倒。
要預防老人跌倒,必須留意以下事項: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2. 長者家居陷阱 - 廚房篇 (資料提供: 徐英賢 註冊職業治療師) 2014年8月9日刊
長者年紀大了,身體功能自會退化,就算於生活多年的熟悉環境,亦會容易發生意外。廚所是煮食的地方,亦是最多家居陷阱的地方。所以,長者特別要留意廚房的環境佈置及運用合適的廚具設備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危險陷阱(一):
1.物品擺放位置過高,過份伸腰取物容易扭傷,站於摺椅上拿取高處物件時容易跌倒
2.從地面上提起湯煲、鑊等重物容易弄傷腰部
安全貼士:
1.設置不同高度的處物位置,方便存取
2.安排常用物件放於較低層櫃位,或只需伸手便可觸及的位置
3.較重或大件物件需放於地下或低層櫃位
4.若要站高取物,需使用穩固的四腳矮凳
5.廚櫃最底層的理想高度為離地不少於 8 吋,彎身伸手亦可開關,不用彎低
6.廚櫃抽櫃的理想深度為不多於 18 吋,安裝 U 型手挽,方便拉開
危險陷阱(二):
1.家中或外出時忘記熄火而引起火災
1.提示鬧鐘作提示
2.使用備有時間制或安全制的電磁爐
危險陷阱(三):
1.一些廚房用具使用時或需很大氣力,容易引致弄傷身體
1.使用省力開瓶用具,防扭傷手腕
2.使用電動開瓶罐頭刀,安全省力
3. 長者家居陷阱 - 浴室篇 (資料提供: 徐英賢 註冊職業治療師) 2014年8月13日刊
長浴室地方陝窄,空間較少,活動便;而且浴室地面濕滑,長者一不留神便會造成家居意外,最常見的就是跌倒。以下是一些可以預防長者在浴室跌倒的方法:
1. 在企缸內站立、單腳企及彎身洗澡,因空間較少及難轉身,容易跣倒
1. 企缸內可安裝沖涼椅或膠椅,缸底可放防滑膠墊或貼上防滑貼
2. 企缸內涼椅旁可裝橫向及垂直扶手各一個
3. 橫向扶手 - 長約 24 吋,離地約 27 吋 ,其一末端離後方牆約 12 吋
4. 垂直扶手 - 長約 24 吋,垂直地裝在橫向扶手遠端之上,成 L
1. 坐於浴缸內洗澡,很難站起身及容易跌倒,而跨出或跨入時亦有危險
1. 浴缸則可安裝沖涼板,坐著洗澡可減低跌倒機會
2. 浴缸底可放防滑膠墊或貼上防滑貼﹔地面則可舖防滑地磚、貼上防滑貼或使用防滑蠟水
3. 浴缸旁牆上可裝橫向扶手,長度約 24 吋,高於缸頂約 8 吋
1. 於如廁或沖涼時,握扶不適當物件(如:毛巾架、洗手盆、牆壁及水龍頭等)作借力致容易跌倒
1. 於適當位置(如﹕坐廁旁、企缸內、廁所門旁、浴缸內及浴缸旁),安裝正確扶手作借力
2. 坐廁旁可裝橫向及垂直扶手各一,方便借力起坐
4. 垂直扶手 - 長約 24 吋,垂直地裝在橫向扶手遠端之上,成 L 形
4. 長者家居陷阱 – 客飯廳篇 (資料提供: 徐英賢 註冊職業治療師) 2014年8月18日刊
客飯廳中最容易埋藏陷阱的地方就是枱凳的擺放。長者家中最常使用的摺枱和摺凳是最常引致長者跌倒的元兇,除質料以外,枱凳的高度及長者的坐姿亦要加以留意,以免對長者的身體造成損害。
1. 選用四隻腳及較重身的坐椅,並盡量避免使用摺椅
2. 坐椅要選較重身並加上軟墊,如設有扶手能更方便起身
3. 坐椅的理想高度為離地 17 吋
4. 坐在坐椅時腳板可平放地上,膝頭及髖關節均可達致90度屈曲,背部亦可貼近椅背
1. 摺枱比較輕身及不穩固,不能用於借力作起或坐
1. 選用四隻腳及較重身的餐枱
2. 餐枱枱角與枱邊要選用圓身的設計或加裝防撞墊
3. 枱底要有充足的空間供膝及腳舒展
1. 地上雜物太多,阻礙通道及空間,並容易引致跌倒
1. 保持地面整齊並適當安排物件擺放位置
2. 將外露的電線綁好,以防用電線固定器固定外露電線的位置
3. 清理通道兩旁不穩的雜物,令其暢通
4. 清理枱面及櫃面等空間,讓需要時可借力作扶持
5. 小心長者在寒冬中灼傷 (轉載: 閒舍區) 2014年12月24日刊
踏入十月,秋意來襲,一陣陣涼風飄送,暑氣蒸人的夏天已過,而寒氣逼人的冬天亦即將來臨。在寒冬中,大家都偏愛熱水帶來的溫暖,但水溫過熱會導致皮膚灼傷,而這問題在長者間更為普遍。
在寒冬中,人們習慣把水溫調較至較高的水平,而隨著年紀增長,長者的神經感覺可能減退,對熱能的感應亦較為遜色,他們有機會不能準確地探測水溫,導致皮膚灼傷,以下將介紹輕度灼傷的處理手法和預防方法。
輕度灼傷的處理手法:
1. 先用冷水沖、浸泡或冷敷,使傷口溫度降低、減輕疼痛。
2. 切勿刺破或擠破水泡,以防細菌感染。
3. 若出現破皮時,可先用消毒或清潔紗布覆蓋傷口。
4. 不要在傷口上塗抹牙膏、醬油、漿糊、藥膏....等物品。
5. 如情況嚴重應立即就醫
預防灼傷方法:
1. 不應一次性把水溫調較至高位,需逐步調較,每次調較後待數分鐘才再作出調整。
2. 代長者測試水溫,確保溫度合適後才讓長者使用。
3.在水龍頭上安裝感溫器,此舉能代替人手檢測水溫;若水溫過高感溫器會出現警告顏色,提醒長者小心燙手,避免灼傷
6. 減輕長者周身骨痛 (轉載: 閒舍區) 2014年12月24日刊
部分長者的關節因長年磨蝕,導致軟骨關節受損,繼而患上骨性關節炎,手腳每當發力時便痛苦難堪、力不從心,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很大的影響,因此,作為子女絕不能作為輕視這個疾病,亦必須了解它的根治方法。
治理骨性關節炎,必先改善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減少各關節的重量負荷,以舒緩發炎的情況。首先,患者要保持理想的體重,超重者要著手減肥;其次,穿著鞋底較厚的避震鞋或運動鞋,避免做一些加重關節負荷的活動,或以輔助工具作為協助,這些行為都有助減輕各關節的負荷。
市面上的輔助工具種類繁多,傳統的有手杖雨傘、可摺式士的櫈、摺合式手杖等,這些工具用途繁多,既可用來支撐身體重量,亦可當作雨傘、摺櫈等,而較為新穎的則有開瓶器、插頭輔助器、輕鬆購物手挽等,它們便利長者日常生活,同時減輕手部和腳部的重量負荷,有效預防病情惡化。
除了各種輔助工具外,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亦能減輕長者的關節負荷,例如子女可定期添購米糧、食油、洗衣粉等日常用品,減少長者關節因搬運重物而過度勞損的機會;和長者外出時可選擇階級較少的路徑,因上落階級亦會增加關節的負荷。最後,子女亦應關心和了解長者的身體狀況,若他們表示手腳關節出現疼痛的感覺,且持續了一段時間,子女便應考慮陪伴長者到專科門診作詳細的檢查,找出其原因。
7. 如何使用電子血壓計量度血壓?甚麼是高血壓? (資料提供:衛生署) 2017年7月1日刊
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,心臟收縮時叫「收縮壓」或 者「上壓」;而放鬆時就叫「舒張壓」或者「下壓」。
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,就成年人來說,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上 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(mmHg)或以上,或舒張壓或下壓持續 處於90毫米水銀柱(mmHg)或以上。一般成年人應把收縮壓及舒張 壓分別維持低於120毫米水銀柱(mmHg)及80毫米水銀柱(mmHg) 的水平。
定期和準確量度血壓有助及早發現高血壓及控制病情。十八歲或 以上成年人應至少每兩年量度血壓一次。量度血壓的頻密程度, 需要因應血壓水平、年齡、患冠心病的綜合風險以及醫生的建議而調整。
如何在家中量度血壓?
現時市面上有多種家用電子血壓計,讓用者自行量度血壓。有助 自我監測血壓指數。然而,必需注意正確量度血壓的方法,否則可能會得出錯誤的度 數,引致不恰當的治療。以下是一些關於選擇血壓計以及正確量度血壓的小貼士:
一般電子血壓計可用於手臂或手腕。由於手臂式血壓計比較 準確,所以較為合用。另外,手指式血壓計便不建議採用。
袖帶的尺寸:
血壓計袖帶有不同的尺寸,應注意袖帶尺寸是否適合你的手 臂,因為使用不合適的袖帶會量度出不準確的度數。
袖帶的寬度應覆蓋手臂長度三分之二,袖帶的長度則應足夠 完全圍繞手臂。手臂較粗或肥胖的人士可能需要使用尺寸較 大的袖帶。有關選用血壓計的建議,可向醫生或供應商查詢。
血壓計的準確度:
應選用經臨床驗證的血壓計。並於操作血壓計前,仔細閱讀 說明書和按照指示操作。
血壓計應作定期保養維修及進行校對
在家量度的血壓度數可能會與於醫生診所量度的結果有出 入。如有疑問,可攜同家用血壓計應診,讓醫生協助檢視你 所用血壓計的準確度。 如何量度出正確的度數 量度血壓時, 應考慮以下幾點:
每天差不多同一時間量度
選擇一個寧靜的環境
不要在感到不適、寒冷、焦慮、壓力、疼痛或憋尿時量度
量度血壓前:
在量度血壓前的30分鐘,不要運動、吸煙、進食或飲用含咖 啡因的飲料(例如茶或咖啡)。
穿着鬆身、舒適的衣服。
放鬆休息5分鐘,期間不要做分心的活動(如看電視)。
量度血壓:
選擇穩固及高度適當的桌椅
靠着椅背舒適地坐下,保持放鬆。
確保手臂承托於心臟同一水平。
雙腳平放在地上,不要交叉雙腿。
捲起衣袖,露出手臂,再以袖帶包捲手臂。袖帶圍繞手臂於 手肘窩上 2厘米(約可平放兩隻手指的濶度),喉管要放於手 臂的正前方,使感應器處於正確量度的位置。拉動袖帶的末 端使袖帶可均勻及穩固地包圍手臂。袖帶鬆緊度要適中,其 上方應可放入兩隻手指,同時,充氣時皮膚不應有捏痛的感覺。
量度前稍等片刻,讓身心平靜,然後才按鈕開始量度血壓。 量度的整個過程中,保持放鬆和安靜。
血壓計會自行充氣,然後慢慢放氣。完成量度後,顯示屏會 顯示出「上壓」、「下壓」及「脈搏」等數字。
在首次量度血壓後,把袖帶完全鬆開,並將度數紀錄。
休息後再量度血壓一次。兩次量度之間最少相隔1分鐘。
紀錄血壓度數:
應記錄兩次量度得出的平均度數。倘若兩者相差超過5毫米水 銀柱(mmHg),應再量度一次然後取其平均數。
每前量度血壓都要紀錄度數以持續監測血壓。
覆診時,攜同血壓紀錄以供醫護人員參考。
如有任何疑問,應請教醫生或護士。